苏军出兵东北4
作者:爱军
本篇为苏军在中国东北进攻战的收官之作,主要讲述了苏军强攻牡丹江及其后突击哈尔滨的详细经过。这个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重要历史事件,我们依旧通过苏联将军的亲身回忆来深入了解。
苏军远东第一方面军旗下的红旗第1集团军,在功勋卓著的鲍罗多夫将军指挥下,穿越了密山与绥芬河这两个重兵防守的区域之间崎岖的山脉和茂密的原始森林,出人意料地实施突破。该部从日本关东军的正面一路推进至第三防御地区,成功分割并歼灭了日军第5军密山集团。随后,苏军迅速调转方向,挥师南下,强攻牡丹江。
展开剩余92%先锋部队第257坦克旅在战役第四天便抵达牡丹江附近,进行了激烈的桦林镇血战。这场战斗可以说是苏军东北作战中最惨烈的战役之一,也成为了苏军强攻牡丹江的前哨战。此前我已有详细描述。
在日军向牡丹江集结的过程中,他们不仅在兵员和物资上遭受了重大损失,更有不少部队因与上级失联,指挥系统陷入混乱,只能各自为战。
红旗第1集团军第26军迅速抵达牡丹江东岸,获得了战局上的先机。然而,因苏军整体作战计划调整,步兵兵力优势已经丧失。此时日军在该地调集了4个步兵师团,尽管经历重创,仍保有1.5至2万人的兵力。同时,关东军从预备队中增派了第122师团(满编约1.5万人),以及特攻队第1机动旅团、警戒部队、铁道守备队和后勤兵力。相比之下,苏军仅有第26军第22师和第300师共4个步兵团,兵力约7000至8000人。另有两个团因负责筑路和铺设军用铁路,滞留于后方相当远的地区。
在装备方面,苏军重炮尚未抵达前线,26军可用的仅是第60反坦克歼击炮兵旅的轻型火炮和第52迫击炮旅的120毫米迫击炮,“卡秋莎”火箭炮的第54近卫旅正在赶赴战场。日军虽只有轻型野战炮兵,但配备了两个大口径炮兵联队,其中第5炮兵联队装备着威力巨大的240毫米榴弹炮。
苏军重炮不足,只能依靠绝对的制空权和两个坦克旅来弥补。然而,这两支坦克部队都被一条湍急的大江阻隔于东岸,要进攻西岸,只能依赖现存的桥梁,因为集团军唯一的舟桥营还在原始森林的行军路上,距离前线甚远。
牡丹江江水宽阔湍急,宽达约200米,水深约两米,呈半圆形环绕这座同名城市。通往市区的桥梁仅有三座,分别位于北边的林口方向、东边的穆棱方向和南边的宁安方向。
读过上一篇的读者应记得,通向桦林镇的林口桥梁已被日军炸毁。苏军面临两条选择:一是向城东突击,夺取靠近爱河车站的第二座桥;二是继续南进,夺取乜河镇城南的第三座桥。如何完好夺取并守住至少一座桥梁,是极大的难题。因此,苏军需在江东岸对爱河车站发起猛攻的同时,设法将几个步兵营渡过江去,直接沿西岸向牡丹江市中心发起冲击。
牡丹江城防坚固,城内要冲不仅筑有野战防御工事,还建设了水泥砖混的永久性防御设施。火力点种类繁多,前墙厚度超过一米,并有多处碉堡补充,碉堡设计能向四面八方射击。
整座城市的防御体系还包括几个重要的支撑点。战时苏军才察觉,位于爱河车站附近的东兵营由10个碉堡组成,火力覆盖从穆棱方向来的道路;桥头外侧设有6座碉堡,配有长约两公里的防坦克壕作掩护,通道布满地雷。与爱河车站紧密相连的江西岸支撑点有6个永久火力点,并环绕防坦克壕。北兵营位于城北山岭,与东兵营同样坚不可摧。
牡丹江市自被日本占领以来,逐渐发展成如今的坚固防御体系。这座城市中,日本人的人口远多于其他东北城市。市内14家主要企业,包括电厂、机械厂及碾米厂,全部被日本投机商控制。市中心大型商铺多数由日本人经营,中国人只能做拉车、擦鞋和清扫垃圾的工作。苏联军事记者曾评述:若日本继续占领十年,牡丹江将几乎没有中国人。这一残酷事实源于日本移民对这片富饶土地的觊觎,关东军的讨伐队曾在数日内杀害了8.5万无辜平民,其中包括妇女、老人和儿童。
8月14日夜间,第257旅坦克兵依然在激烈战斗中度过。第1、2坦克营与两个自行火炮营再次夺回桦林镇站,并构筑环形防御阵地。旅长阿尼希克中校命令从每辆坦克乘员中抽出一至二人,装备冲锋枪和手榴弹,充当步兵掩护。车内留守人员则利用火炮和机枪进行火力压制。夜间,敌军特攻队利用黑暗试图靠近战车投掷燃烧弹,密集机枪火力将其压倒,冲向坦克的特攻队员被坦克兵顽强消灭。
特攻队遭受惨重损失,天亮前退向爱河车站方向。
当天中午前,苏军第22和第300步兵师主力及第77坦克旅已集结至桦林镇站。26军军长及作战司令部同时抵达。下午,第300师在第257坦克旅配合下沿大江东岸发起进攻,第22师各团则做好在桦林镇桥附近向西岸渡江的准备。
集团军司令鲍罗多夫下午抵达桦林镇,现场情况不容乐观。桦林镇站到爱河站道路布满地雷,坦克行动极为困难。渡江行动同样进展缓慢,第300师实有兵力不足,只有一个团到达,另两个团一个仍在行军,一个负责左翼掩护。日军防守极为顽强,深知苏军坦克和步兵一旦占领爱河车站,牡丹江防线将土崩瓦解。
双方展开激烈炮战,浓烟弥漫南岔子村上空,山坡庄稼燃烧殆尽,苏军“伊尔”强击机编队也不断从空中进行轰炸。
鲍罗多夫的车刚进村,便遭受炮火猛袭,弹片飞溅,瞬间天昏地暗。硝烟散去,只见距离车前十步远的地上躺着一名满身泥土、脸色苍白的人,鲜血从撕裂的袖筒涌出。正是300师师长科尔尼利。鲍罗多夫急忙扑上去:“科尔尼利,我的好兄弟!”但师长双目紧闭,无声无息。几名卫生兵赶来,报告:“他还活着,伤势严重。”
师长被紧急送走,鲍罗多夫临时任命鲁比亚金上校接替指挥。
300师在攻占爱河车站的每一步都付出了沉重代价。南岔子南侧山路布满敌军特攻队,掩体甚至挖掘进地雷区。苏军工兵顶着炮火与机枪扫射,在地雷场开辟通路,同时白刃战消灭敌人。坦克损失惨重,257坦克旅一天内损失14辆战车。
傍晚时分,300师一个团在第77及第257坦克旅协助下,挺进牡丹江东岸青梅河和青梅村一线,设防过夜,距爱河站约五公里。
另一方向,26军第22师渡江较为顺利。强渡过程中,急流冲毁了大型木筏,迫使他们用小巧灵活的木筏渡送步兵、迫击炮兵和机枪手,炮兵及辎重则暂留东岸。
15日清晨,第22师各团均集结于侦察兵夺取的滩头阵地,向南挺进,与第300师会师,形成隔江对峙的阵势。先锋两个团已逼近距市区北缘及货站四五公里的地带。
因炮兵和辎重未能过江,第22师只能缺乏火炮和坦克支援孤军奋战。战前休息时,参谋报告有一批中国人押送约20名日本俘虏来访。原来这些中国人来自五林镇,他们热情欢迎苏军坦克,坦克离开后,一支日军部队企图重返镇上,中国民众即自发组织抵抗,迫使日军缴械。
事后证实,自战斗伊始,日军第5军司令部就派遣多支小分队潜入苏军后方进行破坏及无线电侦察。但苏军解放区的中国民众已由被动驯服转变为积极抗敌的“狼群”,日军侦察兵难以立足,频繁遭遇中国抗联或游击队员的激烈反抗。
苏军解放区充满两国人民深厚友谊的感人氛围。苏军一出现,道路两旁即挤满了挥舞着红旗的欢庆人群,笑容满面,仿佛吐尽了长期压抑的怒气。
在绿洼子站附近,苏军解救了数千名被日军强迫参加“勤劳奉仕队”的中国青年。解放后,群众召开大会,通过了一份致牡丹江省青年的呼吁书,号召大家感谢苏联红军,协同消灭残余日本侵略者。
因无炮火准备,对爱河站的攻击定于15日早晨7时发起。第22师、300师各营在预定时间没有发炮弹,也未高喊“乌啦”就猛冲上前。日军主要防御据点位于江东岸,战斗极其激烈,冲锋与反冲锋交替上演,白刃战不断。两个先锋团缓慢而坚决地攻破野战工事,逼近爱河车站。
一小时后,“卡秋莎”火箭炮开始轰击,浓烟遮蔽敌军东兵营及高地火力点,剧烈爆炸表明弹药库被命中。
两个坦克旅投入战斗,强击航空兵也在空中支援。第300师新任师长向司令部报喜:“帕宁团已进入爱河站,坦克正向桥头冲击。”
十分钟后,他又汇报:“桥梁已被炸。”
军长沃尔佐夫惊问:“三座桥都炸了?”
“是的。”
“接下来怎么办?”
“两个坦克旅与自行火炮营继续向乜河镇南桥推进,步兵准备就近渡江。”
沃尔佐夫看向鲍罗多夫,等待指示。鲍罗多夫点头同意,并提醒舟桥问题。
军长拿起话筒坚定回应:“批准你的决定。让布扎克团乘坦克过江。我派舟桥连支援。”
该舟桥连是华沙舟桥连,拥有10辆舟桥车,是从原始森林快速赶到的首批部队。舟桥连冒着炮火向被炸桥梁处架设浮桥。
因300师强渡未成功,日军在桥后高地的6个火力点猛烈射击。日军堑壕层层环绕江岸,数十挺机枪火力猛烈,子弹击打水面激起水花。
爱河站攻势陷入僵持,战斗进入胶着。
令人欣慰的是,越江实施辅助进攻的第22师发挥了关键作用,成为强攻牡丹江的转折点。该师6个营在夜间悄然渡江,虽无坦克火炮,却在清晨迅速突破西岸敌防阵地。日军未察觉,措手不及。
上午9时,1049团夺下车站。20分钟后,1051团占领砖厂。上午10时,两个团分别占领城北和西北区域,发起市中心攻势。日军烧毁军用仓库。
第22师的突击使敌军防御动摇,关东军城东防线开始崩溃。300师各团趁机强渡爱河桥附近渡江。
爱河站日军陷入绝境,与市区隔江,难以撤退,只得向乜河镇南桥逃窜。苏军77和257坦克旅紧追其后,攻占乜河镇渡口。
这是8月16日上午的第二项重大胜利。坦克兵保障第26军的交通线,深入敌后,与第5集团军65步兵军形成夹击态势。
从绥芬河方向突进的第5集团军前卫部队突破至爱河车站后,留下舟桥营,继续沿铁路向南推进,直取宁安。
夜幕降临,日军开始破坏并焚烧重要军事设施,明显不再有信心守城,却也不肯轻易放弃。此时苏第59军沿林口-牡丹江公路急进,先遣队已抵达牡丹江北20公里处的姚家沟。红旗第1集团军得以无间断地沿中东铁路继续南下,目标直指哈尔滨。
牡丹江如中国许多古城一般,呈四四方方。西北和西南城区是工人和贫民的简陋住所。市中心则华丽整洁,现代建筑平整灰色,窗户宽大,这里是日本人的银行、商店、军司令部、特务机关及娱乐区。
日本投机商和军阀曾有口号:“中国鸦片与日本艺妓助你征服世界。”他们大力推动鸦片买卖,唯独严禁日本人吸食,违者严惩。
如今,牡丹江地下生活即将崩溃。苏军战机机翼上的红星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穿越市区,火箭炮弹焰光划破夜空,坦克已出现在江对岸。
桥梁炸毁的巨响令无数身穿军服和西装的侵略者惊慌失措,他们急欲向南逃,南通长春、奉天及朝鲜,但苏军坦克堵截南路。西向哈尔滨,也听闻苏军正从东面逼近,抵达海拉尔,敌人绝望。
正当敌军丧魂落魄之际,苏军前锋第211和第246团奋勇从北方突入城内。街头飞扬着被日军烧毁机关文件的灰烬。众多日本军人及家属乘车或徒步沿哈尔滨方向撤退。军令却是“为天皇尽忠!”
巷战一触即发,211团从北侧货站出发,穿越市中心,向西南城区冲锋。日军警备联队和宪兵利用铁路支线与车站地形构筑防线,机枪手隐藏于车站及旅馆,火力控制开阔地带。
211团用轻迫击炮逼迫敌机枪手撤出建筑,营长戈洛夫少校率队攻入旅馆,肃清敌军,突破铁路控制点,夺取车站。
246团包围一座四角塔楼环绕的院落,敌人顽强抵抗,工兵炸开铁门冲入,政工干部率先冲锋,损失惨重。
第22师各团迅猛推进,撼动敌军防线。随后,300师迅速强渡爱河,占领东城,继续推进。营长叶夫多金亲自用手榴弹攻破设于“东亚银行”大楼的
发布于:天津市盛达优配-配资炒股平台官网-配资公司排行榜-线上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