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围观体坛发布了对青训从业者、前国脚杨旭的采访,他详细解读了中日足球的差距和区别。
日本足球课程的细化
并不是说但凡一个日本教练就是个好教练,很多人认为‘找个日本教练’就让他大包大揽,但我觉得并不是这样。日本的教练认为自己的特长只有这一项,每天就教孩子练这一项,把它做到极致,比如我们的高桥教练,他就负责控带球这块的训练。日本是极致细化的,所有训练都拆分了。
日本足球把足球场上的每项技能都进行了细致的拆分,他们有只针对某一项技能的培训班,我们也在学习人家的细致和专业。
如何打基础
中国孩子,不光是朝日,还有很多其他球队的孩子,和日本孩子对抗,发现完全跟不上。对方五年级踢我们六年级,随便踢。这种无球、攻防转换、丢球的压迫,差距还是太大了。日本足球现在其实已经不怎么谈技术基础了,因为技术在他们看来是最基本技能,就像吃饭会用筷子是很自然的事,没技术还谈什么足球。
小学六年级之前,日本小朋友在场上可以随便带球,一条龙突破,每个人都把自己的技术表现到极致,但一过六年级,就没人在场上这样带了,每个人都按教练的战术去比赛,形成体系。我问川崎前锋的教练,他们说,孩子小时候要做加法,练各种技术,到了12岁开始做减法。孩子在12岁前就已经把技术基础练好了,在这个基础上,教练把会传球、速度快、脑子好的人留下,去适应体系。
可我们的青训,孩子很小就开始做减法,为了成绩,怕失误,不许孩子带球,就打长传,这种简单粗暴的踢法,在青训阶段很容易出成绩,但孩子长大后,想给自己做减法了,却发现过去一直在做减法,已没什么可减的了。我们小时候和日本球队比赛是有优势的,原因是我们有身体。日本球员技术好,我们可以用身体怼,我小时候就这么踢,管用。一旦过了18岁,再这么踢就没用了,人家身体也发育起来了。
如何改变现状
现在也有家长认知跟上了,送孩子去国外,或者接触国外的理念,但整体人数相对还是少,只是一小撮,万一孩子有什么闪失,一个大伤,可能就白练了,想成职业选手有太多不确定因素,我身边有很多快到职业一线队的,但受伤了就结束了。
不可能就靠那几个送到国外的孩子,去搏中国男足的未来,得有一大堆这样的孩子,成千上万的孩子,国外国内渠道不断涌现出来,才有机会成功,所以需要更多家长和从业者去做这件事。
我现在做青训,初衷就是先培养兴趣,从兴趣中挑选精英,把他们输送到日本或者哪里去深造。从一小撮开始,慢慢扩大。
过去十多年走了太多弯路,太多急功近利的思想,走了太多快速成功的所谓捷径。其实我们需要十年来打牢基础,培养出一代人。这期间,就算输越南、输泰国、输缅甸老挝,我们也不能动摇,要有十年后见的决心与信念。
我在日本时听到一位青训教练说过一句话,印象很深:‘足球的改变,不能只看山峰的高度,还要看有多少荒原变成了绿地。
盛达优配-配资炒股平台官网-配资公司排行榜-线上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